標籤:諮商的貼文


諮商相關問答



【你願意付費諮商、討論自己想如何「...

【你願意付費諮商、討論自己想如何「走完最後一哩路」嗎?】\ \ 1. 你願意預立醫療決定(AD),選擇臨終之際的醫療選項嗎?\ 2. 你願意花費2000~3500元,在重要家人陪伴下,與醫師、護理師、社工師、心理師進行預立醫療照護諮商(ACP)嗎?\ \ 這兩題,你怎麼答?\  \ 根據統計,《病人自

主權利法》通過實施近2年,簽署率僅千分之三,超過7成都是六都民眾,其中3成5集中台北市,專業諮商的金錢成本是許多人停下來的原因。\  \ 因此,不少醫院推出團體諮商減免費用等鼓勵措施,雖然的確帶來優異的成效,但團體諮商下簽署的AD品質卻也引發「精品店或量販店」的疑慮:團體討論會否產生沉默螺旋效應?意願人與家人有達成溝通共識嗎?\  \ 生死,是每個人都躲不開的人生大事。金錢不該是讓人止步的門檻,衛福部、第一線團隊、倡議者怎麼思考這個問題?又提出哪些讓立意良好的制度能夠踏實實施的改善方案?\  \ #專題報導【虛幻的善終大國神話】http://bit.ly/2M1rrv7\ \ #善終 #病主法 #預立醫療 #諮商 #報導者

【即便有了伴侶,我們也會有「不能跟...

【即便有了伴侶,我們也會有「不能跟情人說的話」】\ \ 35歲的森本祥司從2018年開始,辭去了原本的工作,在Twitter上開了一個帳號,叫做「什麼都不做的人」,只要你付給他車資、伙食費,就可以到你所要的地點,默默陪伴你做你想做的事情。在這個服務開始之後,他逐漸收到各式各樣的邀約。\ \ 如果從心理

學的層面來看這件事,其實並不奇怪。有人認為是因為這個社會太過孤獨,所以人們才需要森本先生這樣的人,其實不然,是因為即便我們有了伴侶,我們也會有「不能跟情人說的話」。\ \ #北一女 #陪聊 #諮商 貓心—龔佑霖

你認識過自己的 #情緒 嗎? (#...

你認識過自己的 #情緒 嗎? (#愛吃的倫)\ \ 影片授權: 理科太太 Li Ke Tai Tai (@理科太太Plus) \ 完整影片:https://bit.ly/3lUYM73\ 理科太太看更多:https://bit.ly/3m2QpGW\ \ 播吧也有Telegram哦~點擊訂閱??\ E

Ttoday播吧TG:https://t.me/ettodayboba\ \ #心理 #諮商 #治療

#六月去海編:在小孩面前太誇張了吧...

#六月去海編:在小孩面前太誇張了吧??\ ?一手掌握全世界?http://bit.ly/2DV11pf\ #諮商 #偷情 #崩潰

憾事的發生無法歸咎於單一原因,大家...

憾事的發生無法歸咎於單一原因,大家能做的就是多關心身邊的人吧❤️\ #精神科 #玻璃心 #諮商 #心理師 #憂鬱症 #大學生 #關心文化 #台大 #輕生\ ⭐️掌握更多訊息,快加入信傳媒Telegram:https://is.gd/a5lUNM\ ?健保改革4》「自費醫材上限」對你我影響有多深?一名3

0年外商醫材商的真心話...\ https://www.cmmedia.com.tw/home/articles/24364


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

#負向信念 #壓力 @meetype.tw 了解厭食症與暴食症的差別之後,飲食疾患的「心理因素」也是

需要被關注的一環。 許多人會好奇,究竟是什麼樣的「思考模式」會引發厭食及暴食的行為? 讓人『厭食』的思考模式: 壓力事件(期中考又快到了、我被喜歡的人拒絕、朋友在我背後批評我) →負面想法與情緒(我好沒用、沒人喜歡我、我好醜...) →節食行為(我必須要更瘦才有價值,所以要靠節食來維持體重!) →體重減輕(我變瘦了!我能夠控制自己!我不是沒用的人) →持續節食下去 讓人『暴食』的思考模式: 壓力事件 (期中考又快到了、我被喜歡的人拒絕、朋友在我背後批評我) →負面想法與情緒(我好沒用,我沒辦法承受這個壓力) →暴食行為(我需要藉著食物來減低焦慮跟放鬆。吃這個蛋糕讓我心情好,吃東西是我唯一的減壓方式了) →負向思考與自我評價(完了!我怎麼把整條蛋糕吃光了!我會變胖!我怎麼沒辦法控制自己,我好沒用..。我已經這麼胖了怎麼還能吃?.) →清除及節食行為 (催吐、下一餐一定要吃更少!) 將上述兩種不同的認知歷程簡化後,可以發現共同會經歷的過程是: 壓力事件→負面想法→情緒→節食或暴食 →*惡性循環* 所以你可以看到,是否會引發節食或暴食的行為,「負面的想法」佔了很大的因素。 這也和「社會風氣」的影響有關,一直以來我們被灌輸的觀念都是胖是不好看的,瘦才有魅力。雖然近幾年這樣的想法逐漸在改變,不過大多數人都還是陷在「瘦才是好」的相信中。 另一個會造成負面想法的因素是「自我意象(self-image)」。自我意象指的是對於自我的內心概念,例如你會在心中想「我是如何的?」。當你的自我意象和社會價值觀不符合的時候,會很難相信自己,甚至認為「我是一個毫無價值的人」。 打破「壓力→節食 / 暴食→減壓」的連結: (1)尋求專業協助 不論是學校的輔導中心、醫院診所身心科或是社區的諮商中心,有許多管道能帶你更清楚疾病的狀況,也能幫助你勇敢面對。 若你是患者的家屬或朋友,先不要急著逼迫患者改變,只要告訴他無論如何你都會「陪在他身邊」。 (2)改變減壓方式 如果你發現自己也有藉由節食、暴食來紓發壓力的行為,那可以先從檢視自己的「壓力源」開始,觀察在什麼狀況下自己最容易有飲食狀況。接著,還要尋找除了飲食以外的「減壓方法」,找到其他能放鬆心情的辦法,才能降低以飲食來發洩的行為。 也許世界上沒有人能真的理解你的痛苦,但世上有許多人正跟你受相同的疾病所苦。請試著相信,你並不是孤單的面對這些疾病,一定有人願意給予你支持、陪伴。 更多心理測驗、心理學知識、自我信念,請關注 網站:meetype.com IG & FB: @meetype.tw Youtube: melody的心理學 #廖偉玲諮商心理師 #meetype #心理學小知識 #心理學 #諮商 #心理師 #諮商心理師 #飲食 #飲食疾患 #厭食症 #厭食 #疾病 #暴食症 #暴食 #催吐 #自我評價 #認知 #身材 #體重 #焦慮 #自我意象 #負向信念 #壓力源 作者:陳羿涵、廖偉玲

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

身為一個陪伴者,該如何好好傾聽?  ☘️在故事背後:  我在節目中體驗了諮商的過程,心理師問了

我一個問題:  「在你的想像中,心理諮商是什麼呢?」  我在腦海回想起這些年,客人們常常分享自己去諮商的故事。  我說:諮商一個可以幫助你整理生活、傾訴情緒的好方法。  -  但同時我也聽過很多人說,害怕去諮商很丟臉、朋友說看心理醫生就代表自己「有病」。  甚至常常有被父母為了「怕丟臉」而禁止去諮商、甚至精神藥物被丟掉的故事。  -  在我體驗完諮商對談的過程後,想跟每個閱讀著這篇文章,感到無助的你說說話。  無論是生病的人、陪伴的人,甚至是覺得自己的狀態不錯的人,其實都適合諮商。  就像感冒後去看醫生一樣,你不需要靠著「意志力」來戰勝自己的感冒一樣吧。  因為這件事,與你的個性、抗壓性、自尊都沒有關係。  所以,別吝嗇適時的為自己和身邊的人尋求幫助  -  有人問:「李白你在社群上看起來很陽光,這樣的你也會有煩惱嗎?」  拜託,當然有囉  我在生活與工作中的煩惱有那霸一大堆,其實你有的煩惱大家都有。  這一次,就換我來說說自己的心聲給大家聽。 -  ☺️很高興與教育部 @moe_tw 合作,推出全新的對談節目:《讓我聽你說》  想聽完整聊天內容,快搜尋「Moe Moe教育哪有這麼萌」  Apple podcast/Spotify/KKBOX等各大平台都已經上架囉!  (節目中的對談為諮商模擬演練,真實的諮商過程會是保密不公開的)  #原來我們有一樣的煩惱 #讓我聽你說 #街頭故事 #療傷似顏繪 #故事 #插畫 #藝術 #設計 #繪畫 #圖文 #心理 #諮商 #疾病 #憂鬱症 #躁鬱症 #心理健康 #教育部

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

#憂鬱 #莫名想哭 @meetype.tw 疾病總是讓人感到不舒服、難受,而憂鬱症更是如此。憂鬱症曾被

看作是世界三大疾病之一,所以千萬不能小看這個讓你「心情不好」的疾病。 * 憂鬱症是一種「身心影響」的病,意思就是你的身體和心靈同時都會受到影響。 也因此它除了是一種精神疾病之外,也可以說是「情緒障礙」。 * 在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(DSM-5)中,有以下幾點可以診斷你是否有憂鬱症: 你可以檢測在過去兩周中,是否同時出現以下五項(或更多)的症狀,且至少還要包含以下症狀之一:(1)憂鬱情緒(2)失去興趣或愉悅感。 1.每天幾乎都感到憂鬱,可由主觀感受及他人觀察得知 2.每天幾乎都對所有活動失去興趣 3.體重和食慾明顯降低或增加 4.失眠或嗜睡 5.精神動作激動或停滯 6.感覺疲倦、無精打采 7.感到無價值感、罪惡感 8.思考、專注力降低,容易猶豫不決 9.反覆有死亡想法、自殺念頭或嘗試自殺 (p.s 雖然有疾病檢測標準,不過還是要以專業醫師的診斷來確定喔!) * 為什麼世界上有這麼多人會有憂鬱症呢?憂鬱症有6大好發族群: (1)家族中曾有精神疾病相關病史 曾有國外研究指出,若家族中曾有得過相關的精神疾病,不論是同輩或後代得病的機率都大幅提升。 (2)女性的罹病機率高於男性 女性在社會上需承擔較多角色的壓力、社會的期待,卻沒有適當的管道來抒發情緒,導致憂鬱症的病程較長、復發率較高,甚至併發症也比較多。 (3)具特殊性格、特質者 像強迫症、完美主義者、邊緣性人格的人,可能個性上比較固執、富有責任心,有自己堅持的標準,因此容易累積更多壓力。 (4)高壓環境、事件因素 處於高壓的工作環境,像是時間緊迫、競爭激烈強等,會使人要耗費許多時間新力調整壓力。另外當生活中遇上變故事件,像是失戀、親人過世等也會導致壓力,長期下來沒有解決時,就會容易把人壓垮。 (5)罹患其他疾病者 罹患癌症、中風的患者比起健康的人,更易因為身體上的不舒服、引發心理上的憂鬱,所以有時為避免心靈上的生病、維護身體健康也是很重要的喔! (6)不良習慣 曾有研究顯示有酗酒、抽菸、藥物濫用等相關習慣者,可能想藉這些行為舒緩憂鬱帶來的心理不適感。然而這些往往只是短暫的求歡,長期下來仍然有害。 * 那如果我身旁的人患有憂鬱症的話,我該怎麼辦?該如何陪伴他/她? 一、關心與傾聽 若你身旁的人患有憂鬱症,你可以給予關心,告訴他你在乎他的感受、想了解他在想什麼,讓患者感覺自己不是孤單一個人。 二、陪伴 在日常生活中,患者可能因憂鬱而萎靡不振,這時你可以多多帶他出去散步、逛街,轉換環境同時也是轉換心境,看看不一樣的景色能讓人感覺不再沉悶。 三、鼓勵就醫 身為患者身旁的人,應該積極且柔和地鼓勵患者就醫,有些患者可能因害怕等原因不敢就醫,因此我們要告訴患者治療不是長久痛苦的,只要積極治療便能更快好起來。 四、危機意識 坦白地和患者討論自殺的話題、陪伴並且告知患者的醫師‍⚕或心理師,能夠幫助患者冷卻下來、思考背後的危機,也能讓專業人士提供更好的協助。 五、照顧好自己(畫重點、最重要!) 照顧憂鬱症患者的人往往同時也會承受一部份的壓力,所以你更要懂得適時評估自己的內心狀態、不必把責任全都往自己身上擔,要知道你能給予的是陪伴不是治癒! * * * 更多心理測驗、心理學知識、憂鬱症知識,請關注 網站:meetype.com IG & FB: @meetype.tw Youtube: melody的心理學 * * * #廖偉玲諮商心理師 #meetype #心理學小知識 #心理學 #諮商 #心理師 #諮商心理師 #憂鬱 #憂鬱症 #疾病 #低落 #情緒障礙 #自我 #自卑 #情緒 #自殺

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

#吸引力三要一不 #戀人未滿 @meetype.tw 曖昧讓人受盡委屈,一段感情最美好的時刻,往往是

在一起之前的曖昧時光。 順利熬過的話就能修成正果,不過也有許多人是曖昧未果、花還沒開就先謝了~ 也許有許多的人都曾在網上看過「單純曝光效應」的方法,這個方法意思是在彼此不討厭的前提下,增加你在對方面前出現的頻率,可以漸漸提升他對你的好感~簡單來說,就是死纏爛打跟到底~ 不過這種方法近幾年來越來越不管用了,甚至會被認為「太超過」了!就讓我們來看看,真正吸引曖昧對象的方法是什麼吧→→→ 吸引力三要一不 一、經營自己的個性 什麼?長相竟然不重要嗎? 長相是第一印象的重點之一,但在之後的相處上其實重視的還是你的「個性」、和對方合不合拍。就像你會發現,路上的某些情侶不一定都是長的特別漂亮、特別帥,他能交到另一半的原因,是因為他有某些「吸引人的特質」。 二、讓對方感到被肯定 在喜歡的人面前,我們都希望可以營造出一個好形象,讓對方覺得自己人美、性格好、能力又優秀,你不跟我在一起肯定是眼光不好! 但比起把心力專注在自己有多棒身上的人,其實一般人更在意的是「在你眼中的他/她」是如何的? 如果他跟你相處的時候總是感覺開心輕鬆,感覺自己是很棒的人,甚至感覺自己被你需要、被你喜歡,他反而會更想跟你在一起。因為人在伴侶關係中最需要的,是被肯定、認為自己有價值、有安全感,絕對不只是另一半有多棒、多美/帥。 三、當一個照顧者 與其讓自己當一個被照顧的人,當一個「照顧者」其實會更加吸引人,不論男女,身為照顧者的一方通常具有細心、樂意傾聽、主動付出的特質,也因此能夠讓對方更依賴你。 那麼最後的「一不」是指什麼呢‍♀️ ‍♀️ ? 就是「不要為了討好他人喜歡、而去改變自己」! 用自己最真誠的一面去面對他人,這樣獲得的喜歡才是真切踏實的,在感情中能夠放心地做自己、才是最快樂的事情。 ‍❤️‍實際上還能怎麼做呢? 適時稱讚: 這裡指的可以是一般日常生活的稱讚,比如你發現對方買了新衣服、或是剪了新髮型,都可以讓對方知道「我有注意到你的小小改變!」 又或者是當對方可能因為一些事心情不好時,你可以表達理解對方的感受、了解為什麼他會情緒低落。這種方式不一定要用肢體、口語上的展現其實誠意就相當足夠,也能讓對方感受到你的用心。 懂得感謝: 「欠人情」是一種能夠很快增加交集的方式,比如對方需要你幫忙時、不管是多小的事,如果你當下方便,偶爾幫助一下會讓對方對你感激並產生好感。你也可以主動向對方尋求幫助,比如幫你買個東西或其他小事,在完成後好好地向對方感謝,這樣一來一回,交集就會多起來。 主動付出: 你可以適時主動付出、讓對方感受到你的心意。 不過付出時要考慮對方可能的想法,像天天送早餐、接送這種太積極的方式,會讓人感受到壓力。你需要的是「投其所好」,比如你知道對方喜歡看電影、如果看到最近有新的電影,你可以嘗試丟資訊給他,讓他知道「你記得他喜歡什麼」,如果對方有意自然會主動邀約。 不論再多的方法,最最重要的還是你的「真心❤️」,如果對方感受到你的誠意,同時也有好感的話,那當然關係就會默默地順水推舟了。如果你該做的都做了,對方還是沒有反應,那也不要太喪氣,或許下一個人就會對你熱情回應了呢! 你覺得上述方法看起來真的有用嗎?歡迎在下方留言和我們分享。 更多心理測驗、心理學知識、曖昧技巧,請關注 ❤️網站:meetype.com ❤️IG & FB: @meetype.tw ❤️Youtube: melody的心理學 . . . . . . . #廖偉玲諮商心理師 #meetype #心理學 #諮商 #心理師 #諮商心理師 #心情 #感情 #情緒 #戀愛 #愛情 #曖昧 #關係 #交往 #告白 #戀人未滿 #吸引力 #朋友 #喜歡 #愛

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

#有錢人的腦 #富裕金錢腳本 @meetype.tw 家族治療先驅的精神科醫師莫瑞.包溫認為,每個核心

家庭是一個情緒單位‍‍‍,任何影響個人的事也會影響到系統裡的其他人。如同一群生活在牧場中的牛,其中一隻牛若太靠近磁性柵欄受到驚嚇,牠的焦慮就會瞬間擴散,所有的牛都會感到不安。 這是家族治療學派與其他心理治療理論最大不同:不只看單一的個人,而是將家庭看作「一個系統」,每個家庭成員都被這個系統影響,沒辦法獨善其身。簡單地說,就是父母的情緒會被孩子吸收,情緒穩定程度跟理性行事的程度也會傳給下一代。 有一年國際知名家庭治療師李維榕博士來台上課時放了一段動畫:一片漆黑宇宙中,銀河系的所有行星,都不停地繞著太陽轉。 「家庭」就像是小太陽系,「家庭成員」是一顆顆星球,在各自的軌道上移動,年復一年繞著太陽而轉,沒有人逼他們,自然地就在那個位置起舞。「家庭內的每一個成員都可以是帶菌者,互相感染,讓病毒一代一代地傳遞下去,重複又重複地,讓家庭悲劇不斷地以同樣形式上演。」 我們都在家庭裡扮演自己的角色,溝通的姿態與焦慮程度都學自父母,若沒有主動發現與改變,「金錢的腳本」也會無意識地依照家族的軌道演出,可能富裕也可能貧窮。 除了父母,我們也會受到整個家族、種族或社會的影響,像我們熟悉的猶太民族,擁有對金錢的正向觀點,相信金錢的力量。猶太經典《塔木德》有句箴言:「上帝給予光明,金錢散發溫暖。」。猶太人富裕的腳本代代相傳,成就世界上最富有的民族。 有一年跟媽媽到美麗如童話般的布拉格遊玩,這個14世紀就蓋好的古城,號稱歐洲的建築博物館,隨便一棟房子都像精心打造的藝術品。佇足最多遊客的,是舊市政廳前廣場,許多人望著高塔下方的「天文鐘」等著整點報時:手持沙漏的木雕骷髏人先搖起鈴鐺,接著窗門緩緩打開,耶穌的十二門徒輪番登台,最後在雞鳴聲中闔上窗門,報時鐘聲響起。 代表死亡的木雕骷髏人旁邊,有三尊同樣木雕塑:「代表虛榮的魔術師」、「代表享樂的突厥人」,以及「拿著錢袋象徵貪婪的猶太人」。在其他民族羨慕他們富有之際,轉身又將他們貼上「貪婪」的標籤,甚至刻在時鐘上嘲笑……,只是數百年過去了,猶太人「重視金錢」的腳本讓他們持續富裕,提著錢袋掌握美國華爾街及學術界最多的資源。 家庭帶來的金錢腳本中,有正面的部分,也有負面的部分,有枷鎖也有資源,而且腳本並非不能更改,如果我們能覺察到「潛意識」中的金錢腳本,就能重新在「意識」中選擇真正想要的「富裕腳本」,就能開始吸引金錢,並讓未來的家族成員也跟著受益。 明年的1月16日(星期六)下午兩點,Melody將會舉辦致富的力量實戰工作坊,其中會分享心理學跟金錢的關係,並帶大家一起探索金錢腳本,做吸引財富的金錢練習。如果沒辦法來,我的書中也有分享如何在家自己做。 有興趣的人,歡迎私訊我們或上網搜尋「致富的力量工作坊」,名額有限,歡迎參加! . . . . . . #活動訊息#心理工作坊 #廖偉玲諮商心理師 #致富的力量 #心理學小知識 #致富的力量 #心理學 #諮商 #心理師 #諮商心理師 #金錢 #TA #金錢腳本 #猶太人 #變有錢 #理財 #財商


延伸文章資訊